首页 | 机构职能 | 通知公告 | 招生宣传 | 招生简章 | 专业介绍 | 招生计划 | 历年录取 | 录取查询 
当前位置: 首页>>专业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介绍
2018-06-17 16:31 招生就业处  招生就业处

学院简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20007月的金属材料工程系,1999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0710月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现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5个本科专业,其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辽宁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功能材料专业为辽宁省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校级重点建设试点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06年获材料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涵盖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三个二级学科。学院拥有辽宁省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航空轻合金及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光纤传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四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一个省级本科实践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16人(内聘教授3人),副教授23人(内聘副教授5人),讲师1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0人。拥有辽宁省攀登学者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1人,辽宁省教学名师1人,辽宁省兴辽人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人,千人层次7人,辽宁省优秀人才计划6人,沈阳市领军人才1人。拥有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个。

五年来,学院共承担国防基础科研、总装预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它省部计划项目79项,企业横向项目39项,科研经费总额3053.24万元。共发表学术论文236篇,其中SCI检索论文72篇,EI检索论文32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等省部级奖励9项,鉴定成果3项,授权发明专利35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牢固树立质量至上观念,强化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培养,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完善教学质量评价、监测和保证体系,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以科研促教学,力求在办学中体现自己的特色,为我国航空工业和辽宁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的基础扎实、适应面宽、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不断加强就业工作力度,在注重就业数量的同时大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国内部分重点企业尤其航空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我国航空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近三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考研录取率在27%以上,为我国航空事业和辽宁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业介绍

  •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属材料工程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生,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遵循适应面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培养原则,着重培养学生在金属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热处理工艺、结构表征及性能检测、腐蚀与防护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在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同时,不断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专业依托航空轻合金及其加工技术辽宁省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航空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掌握金属材料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金属材料设计、制备及性能检测等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能在金属材料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艺设计、产品制造及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金属材料技术与工程专业领域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深造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博士占比达83%。本专业涉及材料、机械、控制、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本专业遵循适应面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原则,在掌握自然科学、材料科学、工程基础理论和材料成型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视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与本专业知识的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紧密围绕航空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工程职业素养、掌握扎实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汽车、冶金等领域从事材料、成型工艺及装备的设计制造、实验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深造。 

  •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前身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技术方向),于2007年开始招生。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焊接材料与冶金、焊接设备与自动化、焊接结构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知识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并具有突出的实践性。本专业遵循“适应面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培养原则,在强化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同时,不断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重视学生的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与焊接专业知识的结合与应用,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专业紧紧围绕航空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掌握焊接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焊接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能在焊接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实验设计、产品制造及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汽车、造船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领域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深造。

  • 功能材料专业

功能材料专业是根据教育部支持和鼓励的国家新兴战略产业相关专业需求而成立的,于2012年开始招生。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7人具有博士学位。本专业知识体系覆盖范围较宽,涉及材料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知识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时代特性。本专业重点培养学生对材料物性与成分、组织及制备加工工艺之间关系的理解,强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同时积极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和知识面,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本专业适应航空航天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良好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必备自然科学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能够解决功能材料及其相关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国际视野,了解功能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在功能材料及相关领域从事功能材料设计、工艺技术开发、实验研究、生产制造及经营管理工作与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也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深造。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现有专任教师12人,11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实验师1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层次5人、百层次2人,辽宁省“兴辽人才”青年拔尖人才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遵循“适应面宽、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培养原则,着重培养学生在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的合成改性、设计制备、成型加工、结构表征及性能检测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在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与训练的同时,不断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专业依托辽宁省高性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辽宁省先进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辽宁省光纤传感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紧密围绕国防军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掌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高分子材料及制品设计、制备及性能检测等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能在高分子材料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艺设计、产品制造及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子电器、机械制造、兵器船舶、汽车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塑料、橡胶、涂料、粘胶剂等高分子材料及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相关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也可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领域进一步深造。

 

材雄德茂 料实求真-学风建设表彰大会

功能材料专业-网络分析仪实验室-吸波材料反射率测试

新生入学军训全家福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材料断面微观形貌表征

功能材料专业-材料化学制备实验室-纳米材料的制备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高效精密焊接实验室-高能电子束精密焊接

 

 

 

 

 

 

 

 

 

 

 

 

 

 

 

 

 

 

 

 

 

 

 

 

 

关闭窗口
 
您是第 位访客
 

版权所有©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就业处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