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4月18日23点11分,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前身为基辅理工学院)合作研制的“基辅理工—沈航2号(POLYITAN-2-SAU)”卫星,连同共同参与国际QB50项目的其他科研单位的27颗立方体卫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搭乘搭载宇宙神5运载火箭(Atlas5)/天鹅座货运飞船(Cygnus)成功发射升空。5月26日,从国际空间站成功释放进入轨道运行。目前,该卫星飞行各项参数正常,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卫星测控地面站已成功接收到该卫星传回的数据,该卫星项目取得圆满成功。

团队负责人、航空航天工程学部部长吴振介绍卫星发射情况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王维致辞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军工国防特色的高等院校。近年来,学校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辽宁地方经济发展,将科研的重点由航空延伸到航天领域,为国家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系统培养和输送了一批技术科研人才,同时也承担了一批航天系统科研任务。其中,该卫星就是由学校航空航天工程学部方勃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团队承担了微纳系统结构设计、姿态控制系统、卫星地面测控系统等研究工作。此次卫星发射成功是辽宁省内高校近年来成功升空的第二颗人造卫星。此前,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与乌克兰国立技术大学合作研制的1U小卫星于2014年6月升空,目前仍然在轨运行。此次2U小卫星的成功发射,对解决微纳系统关键技术,提高我国在微纳卫星性能及可靠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现实意义,标志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微小卫星自主研制和国际联合研制、微小卫星测控方面已经跻身国内高校前列。

观看卫星发射及运行视频短片

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孙华林致辞
今后,学校将进一步加大航天学科教学科研的投入,将开展面向以微纳卫星、高超声速飞行器、智能飞行器为代表的新一代空间飞行器发展需求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解决空天先进技术与装备问题。



背景资料


此次升空的“基辅理工—沈航2号(POLYITAN-2-SAU)”卫星总质量为1.9Kg,是一枚国际通用标准化立方星,飞行寿命18个月。立方星是一种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低成本微小卫星,是微小卫星典型代表,可弥补传统卫星研制周期长、成本高等缺点,可执行低轨道空间任务,1U立方星的体积为10cm*10cm*10cm,在此基础上,可拓展为“2U”“3U”甚至“12U”。1999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提出标准立方星概念,经过十余年发展,2014年发射立方星达85颗之多,立方体卫星入选美国《科学》杂志2014年十大科学突破。国外很多科研机构及高校己成功进行了立方体卫星在轨验证,如美国3U立方星 QuakeSat、日本的Cute系列和加拿大的CanX-1等立方星。国内有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纷纷投入卫星研制工作。2015年吉林一号的成功发射和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的成立,推动了微小卫星的产业化。

此次卫星搭载有效载荷是欧盟QB50提供的FIPEX载荷,用于开展低热层大气探测任务,采集相关数据由QB50参与单位共享。欧盟QB50是欧盟在FP7框架下,由比利时冯卡门研究院牵头,联合全球50所大学或研究所共同参与的一箭多星计划,该计划主要用于低大气层探测及卫星网络研究,其卫星均由立方星组成,该计划已成为世界上参与国家最多的航天项目。目前,我国仅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四所985院校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共同参与此次发射。

在此项目中,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开展了微纳系统结构设计、姿态控制系统、卫星地面测控系统等研究工作,对解决微纳系统关键技术,提高我国在微纳卫星性能及可靠性等方面具有较强现实意义,取得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通过“POLYITAN-2-SAU”卫星的研制,推动了我校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建设,形成了飞行器设计学科的标志性科研成果,产生了沈航首位德国洪堡学者,获得国家级项目6项及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形成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发展模式。


对辽宁而言,该卫星项目的成功为辽宁民生服务展现了良好的前景。对开展卫星定制服务(通讯定制、地图定制、路网监控、互联网服务等),开发消费级卫星应用市场,推动卫星服务业落地,建设具有辽宁特色的包括卫星研发、制造、发射、应用、商业开发的产业链,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样本价值。
“基辅理工—沈航2号(POLYITAN-2-SAU)卫星技术参数:

发布会结束后,大家移步国际报告厅,听取乌克兰专家的学术报告。


